top of page
作家相片徐吇偐

手平衡練習時如何避免手腕疼痛?



手平衡動作練習時感覺手腕不舒服或疼痛,應該是不少瑜伽人的共同經驗。如何透過正確的練習保護手腕,避免受傷與疼痛,首先要認識手腕的結構跟運作方式,讓我們來看看手腕在支撐時會發生什麼變化吧。


手腕解剖學:

我們的手有29塊肌肉,驅動手上的19塊骨頭與19個關節。

其中,腕部包括8塊腕骨,跟手臂的橈骨形成「橈腕關節(Radiocarpal joint)」與「中腕關節(Midcarpal joint)」。這兩個關節讓腕部能屈曲與伸展,也能讓腕部左右偏移,又稱為橈側或尺側偏移。附近的橈尺遠端關節由於在旋前與旋後中的作用,被認為是前臂複合體而非手腕的一部分。


手腕的擺位明顯影響手部的功能。這是因為許多控制手指的肌肉源自手的外部,這些肌肉的近端附著點位於前臂,當這些外部肌肉的最佳長度和被動張力的位置受影響時,手腕容易疼痛、不穩定或無力,當然也會降低抓握的力量。


手腕包含8塊骨頭,與內外部的韌帶配合來維持穩定。腕骨可分為近端和遠端 :

  • 近端:舟骨、月骨、三角骨、豆狀骨。

  • 遠端:頭狀骨、鉤骨、小多角骨、大多角骨。

其中,舟骨和遠端橈骨連接,月骨則位於橈骨與尺骨之間,其遠端與頭骨的相連處形成的掌間關節,位於腕骨的中心點。腕骨遠端與手掌相連,手掌的骨頭包含了第1-5掌骨與指骨。


腕關節運動:

  • 冠狀面:外展、內收

  • 矢狀面:屈、伸

  • 水平面:旋轉

腕部大多數固有的運動是冠狀面與矢狀面一起進行。不論是手腕的屈曲——伸直,或橈——尺側偏移(內收/外展),都會伴隨被動的「軸旋轉」,亦即前臂橈骨配合旋前、旋後的動作,在施力時,被動的軸旋轉,有助於傳遞旋前旋後肌肉的扭力到正在工作的手部。


要更簡單地理解手掌的支撐動作,我們可以想像整個掌面有三組手弓:

  • 近端橫弓

  • 遠端衡弓

  • 縱弓

上述三組手弓,是讓我們在手掌支撐中維持穩定的重要元素。


其中,手縱弓位於手掌的中立位置,沿著橈腕關節、中腕關節、頭狀骨、第二與三掌骨、第二與第三指骨,形成跨越兩個橫弓的縱弓。


近端橫弓由遠端腕骨組成,以頭狀骨為中心,形成了腕管一般的靜止且堅固的拱形樑柱結構,由強韌的腕骨韌帶多重連接包覆而加固。遠端橫弓則由第1-5的掌骨組成。


手掌支撐動作的肌動學:

前臂近端旋前帶動、前臂遠端旋前穩定,橈腕關節與中腕關節透過旋前環動於近端,讓遠端橫弓能與指骨關節維持下壓穩定。


重點:

  1. 腕關節與指骨穩定

  2. 前臂旋前帶動

  3. 上臂(肱骨)被前臂旋前而牽動產生內旋

  4. 肩因為前臂與指關節的旋前穩定與肩帶達成平衡

聽起來很複雜?沒關係,我們從手指來瞭解旋前與旋後方向:

  • 拇指、食指與中指為橈骨處——旋前方向(動態)

  • 尾指、無名指與中指為尺骨處——旋後方向(穩定)


在練習中,應注意避免手腕產生單側側傾,這會讓運動順序被擾亂導致活動受限。

另外,過多的指關節屈曲,會導致近端與遠端橫弓無法下壓穩定,這時候身體會產生肩部的動作代償來代替。因此,要注意手撐地下壓時,手指不應過度屈曲捉地,否則會破壞前臂的旋前運作順序。


練習動作指引:#Bakasana #烏鴉式

從屈肘到伸肘時,手腕與手指之間如何維持協調平衡:

  • 手腕在伸展時,會因為手指的過度推壓,而無法達成伸腕與肩屈的配合。肩屈時手指應該配合手腕伸展,輔助下壓平衡。

  • 肩屈中除了手指下壓,也不能忽略腕與前臂遠端的旋前穩定,否則容易造成腕關節的力學混亂而產生疼痛。

除了以上幾點,手平衡動作時,身體的姿勢也需要留意:

  • 骨盆與胸椎是否在對稱位置?

  • 腰椎過度前凸或後凸,會讓肩、腕、手的運作無法在合理的軌道上進行動態控制。

  • 上臂(肱骨)過度啟動,抑制了前臂的正常運作。

  • 肘關節過度超伸,讓前臂的橈尺關節滑動受限,甚至難以產生滑動

  • 肩胛與胸廓伏貼關節的穩定,也會直接對腕和手部產生影響,注意應啟動前鋸肌協助穩定胸、肩、手臂之間的關係。

  • 手腕部的支持帶狀態也會影響維持穩定的表現。

總結:

當我們手腕產生疼痛或受傷時,往往只想從手腕找原因。但手掌撐地,就如同足部在步態中的運作一班,但是,大腿股骨髖關節比手臂的盂肱關節來得穩固許多。因此,我們更不能忽視前臂和手掌、手指的控制。

如果無法控制好前臂的關節動作,讓手肘超伸或過度屈曲,會使前臂旋轉的動態更加艱辛。而手指就像我們的腳指,手指伸展壓地與捉地,兩者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,其中,掌弓部的下壓穩定是需要我們關注的焦點之一。

這文章主要是想分享自己的學習,練習和教學觀點,希望可以讓大家以更多角度切入學習。練習沒有對與錯,只有不斷的探索學習,Namaste。


1,551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