害怕來自於不確定、沒法掌控、沒安全感、沒把握等…
在站立後彎中,足部的穩定運作是我們練習起步的關鍵。
足是我們每日行走非常重要的功能部位,如同我們身體的根。
行走或奔跑,要求足部必須具有足夠的柔韌性,以吸收接觸地面時的應力,並遵循其與地面之間的無數種空間構型。此外,行走與奔跑也要求足部的相對剛性,能夠承受潛在的強大推力。兩者之間通過關節、結締組織和肌肉之間的複雜結構,讓各單位間能相互作用實現足部「緩衝、柔韌性和力量」等重要功能。
解剖篇:
讓我們先從足踝的解剖學說起,足踝包含前足、中足、後足和踝關節,其中,
足部有28個骨頭:
* Tarsals附骨:(7)
-Talus 距骨
-Calcaneus 跟骨
-Navicular 足舟骨
-Cubeiforms 三塊楔骨
-Cuboid 骰骨
* Metatarsals蹠骨(5)
* Phalanges 趾骨(14)
* Sesamoids 籽骨(2)
踝關節則是由三個骨頭組成:遠端腓骨,遠端脛骨(遠端脛腓關節),距骨。
從足部到腳踝的骨頭、韌帶和肌筋膜共同運作,可以產生以下的動作:
足部解剖動作:
* 額狀面:外展,內收
* 水平面: 內翻,外翻(解剖列車:內傾,外傾)
* 矢狀面: 旋前(背屈),旋後(蹠屈)
橫跗關節的旋轉與關節運動學:
* a) 旋前(主要組成是內翻/內傾與背屈)
* b) 旋後(主要組成是外翻/外傾與蹠屈)
此外,足部也是筋膜線的重要交會點:
* 側線:脛骨前肌 與 腓骨短肌
* 旋線:脛骨前肌 與 腓骨長肌
* 深前線:脛骨後肌 與 腓骨長肌
側線、旋線與深前線,小腿的前室與後室肌肉,在背屈與蹠屈中,扮演了相互的平衡與協調中重要角色。
站立後彎的常見問題:
1. 腳趾與腳踝:過度的腳趾抓地而令足底無法下壓穩定。
* 足背屈讓足弓下壓穩定(內側腳跟部穩定)。
2. 足與膝蓋: 過度的彎曲膝蓋而忽略了足背屈曲的控制。
3. 足與髖:把髖往前方推壓時,過度啟動髖外旋肌,會讓足產生外八,同時無法穩定內側縱弓。
站立後彎中,足部穩定離不開髖前移時與足之間產生的微妙變化。
練習建議:
1. 足背屈(Dorsi Flexion)的建立非常重要。
在足背屈時,控制腳跟貼地,同時維持內側足底(內側縱弓產生內翻)下壓。
我們一般認知的:腳球壓地、腳趾捉地、腳趾翹起,都會防礙內側足弓的下壓(足內翻)
*應該先啟動腳踝→足底穩定→腳趾壓地
✍️足背屈在伸膝和屈膝時,其覆蓋的肌肉與筋膜層不同,不論是伸膝或屈膝,都應該能有良好的足背屈能力,可進一步加強足底的感知控制。
2. 自主控制足背屈來穩定內側足弓,當腳趾下壓時帶動髖部前移延展:
(重點:必須從腳踝部控制於足背屈)
當有了足部穩定的基礎,接下來的足部力量傳遞是非常重要的環節。
足部穩定時,身體尊重地面反饋的力量,逐步傳遞至髖部前側的伸展。
3. 因為足的背屈而讓足弓與腳趾給予力量的髖伸,才能透過呼吸控制,成功帶領腹腔與胸腔的後彎延展👍。
確定了下肢的穩定後,接下來是從髖部到胸腔的延展。在這區塊呼吸控制是最重要的關鍵,視下神經(眼睛的視線)能達到輔助三組板塊(盆腔、腹腔、胸腔)穩定的重要任務。
總結:
站立後彎是容易感到不安、受傷可能性比較大的練習動作。
為了避免害怕或受傷,站立的穩定性是第一步,我們應瞭解在後彎髖伸帶來的前移中,足部需要注意的事項。
瞭解足部穩定如何建立後,需進一步練習把力量傳遞至髖關節伸展,否則前面的足部穩定訓練都會白費功夫。
**下一篇文章即將探討後彎練習中的排序觀點 ,請繼續關注。🙏🙏
這文章主要是想分享自己的學習,練習和教學觀點,希望可以讓大家以更多角度切入學習。練習沒有對與錯,只有不斷的探索學習,Namaste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