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徐吇偐

肘倒立,手肘總會擴開或磨傷




很多瑜珈練習者,在肘倒立時都會遇到手肘皮膚磨傷,或倒立停留時手肘會不經意的擴開,這次我們來談談如何改善這樣的情況。


手肘擴開與不穩定的因素:

  • 肱骨與肩胛骨:肱骨在肩胛窩(盂窩)產生外旋、外展,同時肩胛骨會因為肱骨而內收、上提。

  • 肩與胸腔:肩內收、上提,胸椎與肋骨會產生前凸。

  • 胸腔與腹腔(腰椎代償):腰椎與胸椎會產生前凸或後凹。

  • 腹腔與盆腔:骨盆的前傾與後傾影響腰椎,產生前凸或後凹。

  • 盆腔與髖:髖內旋,外旋會影響骨盆產生前傾或後傾。


以上是練習肘倒立時,軀幹的連鎖反應。


手肘皮膚磨損,主要是因手肘倒立時產生的滑動和不穩定而造成。那麼,我們要如何讓手肘能紮根穩定,讓練習變得輕鬆、同時免受皮肉之傷呢?


手肘倒立時,並非只有肘、手掌或是手指為主發力,人是整體,要將軀幹考慮進來,肘倒立是手臂和肩共同維持。當支撐身體的重量要前移至倒立時,不可能只靠發動身體某一方的力量完成。

更進一步說,肘倒立很講求手臂與胸腔的配合,而胸腔又必須與腹腔平衡來穩定軀幹,否則,會直接破壞倒立的穩定。

手臂與胸腔怎麼配合呢?讓我們先從連結兩者的「肩胛骨」談起!

「肩胛骨」覆蓋在胸腔的後上緣,彼此左右對稱。手臂(肱骨)被周邊的軟骨、肌肉與韌帶固定在肩胛窩的位置,這個關節稱之為「盂肱關節」。其中,肩胛窩只能覆蓋約三分之一的盂肱關節球,因此靈活性很好,但相對而言穩定性就不足。


肩胛骨是附貼在第二節肋骨至第7節之間,其中幾乎沒有任何韌帶輔助,而是靠肌肉和筋膜維持。因此,身體的姿勢擺位與呼吸控製成了最重要的關鍵。原則上,肩胛骨要能與胸腔服貼,才能的達到穩定與靈活的控制。

除了肩胛胸廓的穩定外,前臂(小手臂)旋前的動作可以穩定手腕關節,並能幫助軀幹在屈曲和倒立時,平衡手臂筋膜共同輔助穩定身體。

練習肘倒立時,前臂手肘順位,手掌有幾種常見擺法:

  • 合掌

  • 手指相扣

  • 掌心壓地


上述都是很好的前臂(小手臂)旋前姿勢,而且這些姿勢都需要穩定手腕關節來維持。但在動態中旋前的控制容易丟失。需要特別注意並練習。

前臂旋前:

起於近端橈尺關節-旋前圓肌

止於遠端橈尺關節-旋前方肌


肘與腕關節之間在穩定控制旋前下,才能負荷艱難的倒立動作模式。


遠端橈尺關節主要幫助手腕穩定,近端橈尺關節必須有良好的控制進入於穩定手肘倒立練習。


手肘周圍的韌帶具有機械性刺激感受器,由高爾基腱器官,魯菲尼總柱,帕西尼體與神經末梢構成。這些受體可以為神經系統提供重要信息,以便於其提高本體感受並探測肘周圍結構中被動張力的安全極限。


*有了旋前的姿態,更需要擁有更好的旋前控制,提高本體感覺控制於當中。

讓前臂保持旋前,力量傳遞讓肩胛穩定,並透過呼吸控制下肋骨(第3肋以下-胸肋,腹肋,髂肋)可以更好的控制身體動態。

這文章主要是想分享自己的學習,練習和教學觀點,希望可以讓大家以更多角度切入學習。練習沒有對與錯,只有不斷的探索學習,Namaste 🙏🏻

1,325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